Search

2018年接受 博客來 訪問,留下來的文字至今看到還是能感受當初下筆的深刻,看著看著,不禁紅了眼眶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2018年接受 博客來 訪問,留下來的文字至今看到還是能感受當初下筆的深刻,看著看著,不禁紅了眼眶。那些關於愛、夢想與害怕,彷彿刺繡一樣縫進皮膚裡,一針一線,一血一淚。
_________________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🆀 博客來(以下簡稱博):《不認輸的骨氣》是妳的第一本書,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主題?最初抱著什麼心情下筆?希望讀者認識怎樣的妳?

🅐 江孟芝(以下簡稱江):我是那種寧願在國外餓死受凍也不願意開口向家裡要錢的那種人,一開始不知道這是不是勇氣?還是賭氣?最後想想,這應該就是骨氣了。

當朋友的媽媽知道我的想法時,說:「你應該要把父母的錢收下,那是父母的心意。」這位媽媽家裡非常有錢,整天想著炒房,完全沒有聽我在說什麼。我覺得這是台灣普遍的一種情緒勒索現象:「你要乖乖聽話,父母才會喜歡你。」

一般同年紀的朋友都會告訴我,有資源就要儘量運用,學費就讓父母出、婚禮給父母打理,將來生了小孩,老人家拚命撒銀兩,買車又買房照顧金孫。他們現在不僅要養兒女,連孫子都得要一起養。年輕人覺得拿家裡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,父母覺得錢塞在小孩手中才叫愛、才顯得有面子。

愛,真的是這樣嗎?

比起出走的勇氣,我相信目前年輕人缺乏的是自力更生的骨氣。談起自力更生,亞洲家長的第一反應:「你要跟我切斷關係?」其實,這只是父母放不下的防禦性心理而已。他們害怕孩子離開,他們害怕孤單,他們只是想要用經濟地位讓孩子離不開、走不了,將來功成名就的時候提起父母的名字。

親愛的讀者,不要因為一時的安逸,不敢展翅高飛;不要貪圖立即的金援,而錯失了成長的挑戰。走一條辛苦的路,絕對會讓你成為更堅強的人。

人不一定要成功,但一定不能沒有態度,這樣的想法,就是骨氣的展現。《不認輸的骨氣》這本書,你也可以叫它《窮得有態度》。
_________________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🆀 博:以妳個人經驗來說,寫作與藝術創作最大共通點與差異點是什麼?想傳達的意念是否相同?

🅐 江:這應該是我這些年回答的問題中,最好的一個問題。謝謝你們的提問。

我常常問自己,寫作佔一天這麼多時間,哪有多餘的時間創作呢?然而在創作的時候,當下所產生的興奮、挫折等各種情緒,不把它紀錄下來,事後就只有個模糊的印象,怎麼拼揍都不完整。

人的身體需要蛋白質、澱粉與各種維他命來維持生命,我們不可能只吃一種食物就能活下去,否則會營養不良。寫作跟藝術就是我生命中的兩大營養素,少了其中一種都讓人覺得索然無味。

這兩者表達的形式不一樣,一種是文字、一種是視覺,但都是我對社會的反思與反饋,藉由不一樣的手法達到一樣的目的,有時候更能夠衝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_________________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🆀 博:隻身在外求學與工作多年,踏實逐夢的過程中是否曾有恐懼、害怕的片刻?當時如何克服?

🅐 江:說也奇怪,一路上我沒有害怕過什麼,頂多害怕全馬跑不到而已。

可能是我從小窮習慣了,再窮、再失敗,頂多就回到原點而已。我沒有什麼好失去的,因為本來也沒有擁有什麼。

害怕是什麼呢?害怕是當你名聲很響亮,怕媒體挖你八卦,讓你名譽掃地;害怕是當股票大漲,看似可以大賺一筆的時候,突然一個崩盤來不及拋售,賠個精光。但是,當你手上什麼都沒有的時候,你就不會害怕了,反而是別人會害怕你。

我很喜歡籃球巨星Kobe Bryant的一句話:「如果你害怕失敗,那你就很可能失敗。」 克服害怕的方法,就是不去害怕會不會失敗。
_________________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完整全文刊登於→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

IG: mengchih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旅美設計師 / 暢銷作家 / 研究所教師 / 跑者,著有《不認輸的骨氣》一書。
View all posts